小春此去無多日,何處梅花一綻香
立冬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。每年陽歷的11月7日或8日,太陽行至黃經225度,便是立冬的時候了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開始;冬者,終也,萬物收藏也,動物藏身規避寒冷,經過秋收的人們也已將收獲收藏入庫了。
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為三,每五日為一候,從而以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。立冬的三候為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凍;三候雉入大水為蜃。”
立冬意味著正式進入寒冷的冬季,身體是革命的本錢,養生小常識學起來,讓你冬季少生病。
1、情志宜平和
在冬季,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,因此,冬季養生要注重于“藏”,“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,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,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,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,以保持心態平和。
同時,要多曬太陽。因為冬季天黑的早,光照時間短,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個原因,因黑夜來臨時,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,能影響人的情緒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。
2、起居重防寒
養生保健方法的原則是早睡晚起、避寒保暖、空氣新鮮。
在冬季,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,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,冬季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,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。
3、運動易舒緩
冬季鍛煉不可少,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。冬天寒冷,人的四肢較為僵硬,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。如伸展肢體、太極、八段錦、慢跑等,使身體微微出汗后,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。
4、飲食營養均衡
飲食俗話說:“藥補不如食補”。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。冬季氣溫過低,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,就必須增加體內糖、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,以產生更多的能量,適應機體的需要,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、脂肪、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。同時,天氣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,排尿增加,隨尿排出的鈉、鉀、鈣等無機鹽也較多,因此應多吃含鉀、鈉、鈣等無機鹽的食物。此外,也要多吃蔬菜,適當增加瘦肉類、魚類、蛋類等食品,還可多吃雞、甲魚、羊肉、桂圓、木耳等食品。
立冬是冬季的開始,而冬季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,無非是冷峻與嚴酷的??墒窃谶@冷峻的表象之下,實際上也有著平和、安詳的實質。過冬如修行。四季各有所屬,春季的勃發,夏季的激情,秋季的收獲,到了冬天,靜一靜,想一想。有動有靜,這才是人生的修行。